锅炉复合清罐剂

米乐m6登录

米乐下载-m6米乐平台网址-米乐m6登录

地址:苏州太仓市之江国际10-120号

电话:0512-53378922/53378933

手机:18962626748   13862276748

联系人:黄雪锋经理

网址:www.jldp.net

RO水处理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RO水处理剂

“九通”杯《中国给水排水》水处理技术创新奖评选网络版投票开始啦!

发布日期:2022-04-26 07:45:09 来源:m6米乐平台网址 作者:米乐m6登录
  • 所属分类:RO水处理剂

  • 点击次数:212
  • 在线询价
详细介绍

  原标题:“九通”杯《中国给水排水》水处理技术创新奖评选,网络版投票开始啦!

  请在备选50篇论文中勾选您认为最为优秀的10篇论文,投票下方附有论文摘要及作者简介,欢迎查阅。

  于2017年6月《中国给水排水》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会议上,举行颁奖仪式。

  摘要:S市为丘陵城镇,一直以优质水库水为水源,但现有水库水量保证率不足,干旱季节水厂要减产,加之供水量增长,优质水源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S市供水部门。建设新水厂没有足够水量的新水库可用,选择河网水,老百姓又难以接受,为达到优水先用,确保水量和水质的目的,建立了一套山地或丘陵城镇小流域水库与河网联合供水的模式,对该模式的水源调度原则、处理工艺要求、处理流程配置、不同水源及水量运行模式、节能运行、供水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操作方法,为山地或丘陵城镇如何充分利用小流域水库优质原水,弥补水库水量保证率不足,确保出水水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简介:许龙(1977-),江苏兴化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镇供水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

  (1.天津市九河市政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天津300170;2.住友重机械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336)

  摘要:介绍了排水泵站集水池沉积泥砂采用人工清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首次提出了集泥砂收集、泥砂提升及泥砂分离为一体的沉积泥砂处理系统整体方案,实现排水泵站沉积泥砂处理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厂外1#、2#污水泵站为例,介绍了沉积泥砂处理系统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及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分析了工程效益。

  作者简介:马旭东(1976-),河北省任丘人,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1.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山东 青岛266002;2.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山东 青岛266002;3.青岛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266000)

  摘要:利用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中的热能,是一项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的应用技术。团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为8×104 m3/d左右,冬季出水温度平均为14 ~ 15℃,夏季平均为25 ~ 27℃,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日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可以作为热泵系统良好的冷、热源。充分利用青岛蓝海新港城的地理优势,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内建设了污水源热泵系统,作为蓝海新港城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新能源系统实施后,可直接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烟尘、CO2、SO2等的排放量,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如玲(1971-),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管理工作。

  摘要:广州科学城LG水质净化厂BT项目采用发明专利技术处理液晶显示器工业废水,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的排放标准。该厂为广州首座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也为广州开发区首个以BT模式实施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该项目为类似废水高标准处理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邱维(1975- ),四川广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研究与咨询19年。获得国家、省、市工程设计或咨询奖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专利技术四项。

  传统的臭氧气浮过程因受溶气比和工艺限制,溶入回流水的臭氧量有限,产生的多余臭氧排出而造成资源浪费。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DOIF)使多余臭氧用于进一步氧化,将臭氧气浮与臭氧氧化过程结合,在一个操作单元内实现了絮凝、固液分离、脱色、去除有机物、消毒等多个过程。采用DOIF工艺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对总磷、色度、浊度、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利用未溶解的多余臭氧进行臭氧化可以进一步去除总磷、UV254、色度,同时提高工艺的灭菌效果。

  作者简介:金鹏康(1974-),陕西兴平人,博士,教授,主要致力于水和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

  (1.江苏省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2.江苏省扬州市洁源光伏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摘要:污水以及自来水处理厂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具有集约化用地、自发自用、用电负荷高、就地消纳、稳定性好、融资环境佳、可与水处理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等优点。鉴于水处理池体结构的特殊性,项目的结构设计是整个项目实施的难点,需要兼顾到经济投资、结构安全、水处理池运行调控以及实施的难易程度。详细分析了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及相关经济造价。

  作者简介:刘晓明(1963-),江苏靖江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城建控股集团董事长,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投融资及资本运作工作。

  摘要:某大型水厂现有水处理工艺为常规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近年来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出台,出水标准提高,水厂需要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原水预处理,后续工艺增加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同时滤池反冲洗废水采用UV消毒处理工艺。经改建后,水厂出水水质将大大提高,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作者简介:邵爽(1971-),辽宁大连人,本科,高工,专业总工,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1.淮南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安徽 淮南232003;2.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3.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

  摘要:淮南某水厂2×104m3/d示范工程是为整个淮河流域水厂改造而进行的示范性项目。结合其关键技术单元——气浮/复合滤料生物滤池耦合工艺,对其在水厂源水淮河水处于冬季低温时期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浮/复合滤料生物滤池耦合工艺可以很好地应对阶段性高氨氮、有机物负荷的冲击;2013年—2014年冬季运行期间,生物滤池出水氨氮平均浓度约为0.28 mg/L,并且接近99.98%的时间段内出水氨氮值≤0.5 mg/L;生物滤池出水CODMn平均为2.7 mg/L,其中浓度≤3.0 mg/L的时间也超过了90%。气浮/复合滤料生物滤池耦合工艺与上、下游工艺一道很好地保障了出厂水安全性。

  作者简介:曹平(1960-),安徽淮南人,大学专科,工程师,主要负责供排水生产运营、技术改造和供排水工程建设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八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水专项淮南子课题研究工作。

  (1.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广东深圳518033;2.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利用生物活性炭/超滤(BAC/UF)工艺替代砂滤,将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改造成以BAC/UF为核心的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通过测定跨膜压差、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指标,研究了深度处理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出水浊度0.1 NTU,大于2 μm的颗粒数均值为46个/mL,微生物安全性显著提高。出水CODMn平均为0.81 mg/L,比改造前降低了15%。通过强化反冲洗工艺可将跨膜压差控制在40~50 kPa之间。经改造后工艺运行成本由0.226 元/m3增加至0.366 元/m3,增加了约0.14 元/m3。BAC/UF替代传统砂滤显著提高了饮用水水质,经济可行,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作者简介:郭建宁(1981-),山东青岛人,博士,目前在深圳水务集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膜法水处理技术。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建设中的黄浦江上游新水源地原水系统工程通过一根大口径单管将上海西南五区分散取水口归并为两个,实现了以上游新建金泽水库取水口为主,上下游取水口可以相互应急补救的目标。分析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原水系统在单管连通、两点取水的原水供应模式下,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重点探讨原水系统相应的安全调度模式,以提高原水系统的供应安全和工程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

  作者简介:钟燕敏(1977-),硕士研究生,总工助理,专业从事给水设计和研究工作,曾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多个设计、咨询类奖项,“微污染高藻湖泊水处理工程技术”科研项目获得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410076;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55;3.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430071)

  摘要:为实现对BAC滤池水生生物泄漏风险的高效控制,以优势种群之一猛水蚤为对象,提出以增设砂垫层和优化氧化剂投加方式为核心的BAC滤池水生生物截留灭活技术,并探讨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中试结果表明:氧化剂促进了砂垫层对猛水蚤的拦截,砂垫层拦截则通过延长接触时间强化了氧化剂的灭活效果。当砂垫层厚度为30 cm、ClO2投加量为0.2 mg/L时,在6~12 m/h滤速范围内,对猛水蚤的灭活率稳定在97.94%以上。该截留灭活技术在砂垫层中完成对猛水蚤的截留灭活,避免了对活性炭层正常运行的干扰,同时实现了对猛水蚤泄漏风险的完全控制。

  作者简介:聂小保(1979-),江西新干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饮用水深度处理和水环境修复研究。

  钱亮1,贺北平1,刘瑞东1,蔡虎林2,周文汉2,周亚旭2,宋政山2,郭立志2,李慧君2,庞路2

  (1. 紫光环保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1;2.西安市污水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13年升级改造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分析了升级改造工程的技术难点,阐明升级改造的技术路线。,尽可能降低对污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影响;成功应用厌氧、缺氧MBBR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除磷,减少化学除磷

  作者简介:钱亮(1983-),安徽省芜湖市,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政污水处理技术。

  (1.长安大学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2.都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Dooge水研究中心,爱尔兰)

  摘要:铝污泥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部分脱水铝污泥被视为废弃物而被填埋处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基于铝污泥的理化性质和较强吸附能力,以西安市曲江水厂铝污泥为基础材料,将脱水铝污泥经300~1 000℃不同高温预处理,最终获得了一种对水中磷污染物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颗粒新材料。利用该新材料,分别添加水泥、黄土和粉煤灰,试制了具有吸附磷污染物功能的建筑砖材,得到了最佳配比。这为合理利用自来水厂铝污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简介:吴辉(1993-),山东滨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治理。

  摘要:介绍了中国第一台出口印度尼西亚INDRAMAYU 2×4500m3/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测试等情况,同时给出了工艺建模、设计参数、调试运行结果等。单台装置由7效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组成,蒸发器直径为4.5m,一字排列,总长度为56m,中心线m。采用多效蒸发、多级闪蒸、蒸汽热压缩等自主技术及装备,利用蒸汽热压缩器从冷凝器抽汽,充分提高系统的热效率,第一效蒸发温度为67.5℃,传热温差为3.5℃。装置造水比10,产品水的总固溶物含量<10mg/L。

  作者简介:齐春华(1977-),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蒸馏水淡化方面的研究。

  (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125)

  摘要:针对上海市吴淞污水处理厂现状进出水水质的特点,结合提标要求及周边环境,通过对现状污水厂进行分析及工艺比选,推荐提标改造工程采用食物链反应器FCR(Food Chain Reactor)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等优势。总结了该工艺的详细流程、设计优化、各工段设计参数、工程创新点等,展望了该技术在国内污水处理中推广运用的前景及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张显忠(1983-),安徽六安人,在读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排水工程设计与研究。

  (1.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2.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山东济南250100)

  通过辛集制革工业区9座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含铬废水、含硫废水、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设计参数,并通过分析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对制革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工程实践表明,含铬废水、含硫废水采用强化分类预处理,综合废水采用“水解+A/O”工艺,可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运行中可将水解池切换为缺氧池或污泥消化池,从而满足反硝化或污泥减量需求。

  作者简介:刘强(1982-),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给排水及工业废水处理设计工作。

  摘要:针对某电镀工业园区废水无法达标排放的现状,分析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如下改造:在预处理单元将原三类废水细化为八类并分别处理;增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处理工艺;增加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一级标准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3标准二者中的最严值。

  作者简介:刘立(1988-),湖南衡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摘要:采用生物膜/活性污泥组合工艺(IFAS)处理低C/N值市政污水,通过长达1年多的中试考察了温度、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该工艺除碳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IFAS工艺和传统完全混合法(CSTR)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结果显示:在填充比为35%、HRT为5.6 h、DO为2 mg/L、温度为20~25 ℃和回流比为75%的条件下,IFAS组合工艺除碳和脱氮效果较为理想,对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92.9%和41.9%。与CSTR工艺相比,相同运行工况条件下IFAS组合工艺不仅能提高33%的日处理能力,而且具备较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由此可见,IFAS工艺具有较强的节地潜力,适用于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

  作者简介:顾升波(1982-),湖南醴陵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给排水设计与研究工作。

  摘要:以苏州某处理规模为700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预处理+IOC+MBR+NF+RO组合工艺在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该工程经预处理去除部分悬浮物,通过厌氧工艺降低有机物负荷,采用MBR工艺进一步降低有机物浓度并达到脱氮除磷效果,出水进入NF和RO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盐分。经系统处理后,出水COD浓度<60 mg/L,氨氮浓度<1 mg/L,出水直接回用于焚烧厂循环冷却水,实现了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李志华(1986-),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光大环保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渗滤液主管,主要从事渗滤液运行及技术管理工作。

  摘要:针对镁法烟气脱硫系统存在的工艺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亚硫酸根含量高、硫酸镁无法直接回收等问题,提出脱硫废水提浓及循环利用工艺,通过在脱硫塔循环管路上增配射流器、更换氧化槽催化剂、增设废水回流系统的措施,强化亚硫酸镁的氧化进程,提高其转化效率,在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实现硫酸镁浓度的大幅提升,为后续副产物的资源回收做好准备。实际运行情况显示,浓缩工况下脱硫废水中硫酸镁的浓度可由原系统的1%提升至20%,此时催化剂的用量是原系统的1/4,脱硫废水日排放量可减少90%以上,脱硫工艺日耗水量也可大幅减少(85%),从而使得脱硫系统日运行成本随之大幅降低。

  作者简介:张东曙(1974-),山西大同人,博士,技术总监,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研究。

  (1.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 安徽 合肥 230001,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摘要:目前合肥市对巢湖流域新建及改扩建污水厂的出水水质提出了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 介绍了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设计及调试运行情况,探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排放标准的设计要点与关键技术,可为同类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钱 静(1966-) ,安徽合肥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与水环境治理相关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摘要:天津双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为4.0×104 m3/d,再生水规模为0.5×104 m3/d。污水处理采用Carrousel 2000型氧化沟/机械絮凝/斜管沉淀/纤维转盘过滤工艺,再生水处理采用超滤膜/臭氧/消毒工艺。经过几年运行,污水处理厂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标准,结合天津市发布的污水厂类Ⅳ类水体排放标准,提出本工程进一步提升改造的思路。

  作者简介:杨清(1981-),四川成都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广安花园水厂总设计规模为10.0×/d,采用渠江广安市上游段作为水源,取水头部采用防草除砂取水头,原水经过两根DN800的钢管输送至花园水厂。花园水厂工艺流程为配水井/F型格栅过滤器/机械混合/栅条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加压泵房。防草除砂取水头部保证了取水的安全可靠。水厂平面布置合理利用地形,分为四个台阶进行布置,工艺方案经济合理,构筑物布置紧凑,功能分区明确。实际运行数据表明,水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出水浊度长期在0.5 NTU以下,工艺安全可靠。

  作者简介:周华来(1964-),安徽,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从事市政给水排水设计研究工作。

  摘要:通榆河是江苏省沿海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近年来,随着沿岸城镇化及工农业的发展,导致通榆河沿线水质下降,呈微污染特性,通榆河地区某新建水厂(5×104m3/d)以通榆河水为原水,其,CODMn、NH3-N、TP季节性超Ⅲ类水标准,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其工艺流程的选择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作者简介:郭承元(1982-),江苏淮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1.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215002;2.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

  摘要:在运行近3.5年后,太湖流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某水厂对一格炭池中的活性炭进行了热再生,并对比研究了再生活性炭的应用情况。经热再生后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和比表面积的恢复率分别达到85.9%、98.6%和87.7%,但活性炭强度下降了7.0%。在运行的前1年,再生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等吸附性能指标下降较快,分别下降了46.2%和41.5%,运行两年后其碘值和亚甲蓝值恢复至再生前的水平。再生活性炭经4周后即可完成挂膜过程,炭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分别达到186 nmolP/g和30.3 U/g;挂膜结束后炭上生物量略小于旧炭,但微生物活性与旧炭的一致。再生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旧炭类似,出水氨氮一般在0.1 mg/L以下。在运行前期,再生活性炭出水CODMn含量低于1.5 mg/L,明显优于旧炭;但运行两年后出水CODMn与旧炭接近。

  作者简介:蒋福春(1979-),黑龙江绥化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供水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摘要:对于许多BOT污水厂而言,出水流量计量准确与否意义重大。巴氏计量槽用于出水计量时,常与消毒池合建,其设计应与消毒池的设计及后续中水回用等设施相结合。然而,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巴氏计量槽常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造成污水计量不准确,给许多BOT污水厂收费带来困扰。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的改造,总结了污水厂出水巴氏计量槽的设计经验,为今后工程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周丽颖(1971-),黑龙江大庆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

  (1.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北京100084;2.江南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摘要: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改善运行管理的迫切需求,研发了“智能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具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故障查询和出水水质超标原因推理两大功能,包括了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沼气处理净化与处置利用、臭气处理、电气及自动化、理化分析和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七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专家系统已在多个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污水处理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要求,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李激(1970-),江苏无锡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原理与技术。

  (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82)

  摘要:西安某净水厂(近期)输水管道工程管径为DN1 400~DN2 200,总长度为40.97 km。详细介绍了工程设计中输水管道线路的选择、管径计算、管材选择、管道穿越障碍、管道基础处理和附属设施等内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同时也为该工程远期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作者简介:崔红军(1972-),陕西西安人,本科,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于市政给水规划设计研究。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江苏省水处理除氟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16;3.江苏永冠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河南省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氟含量超标的分散小型地下水厂,采用羟基磷灰石(HAP)除氟工艺,针对原水含氟量高的特性,投加一定量的羟基磷灰石粉料混凝沉淀、羟基磷灰石粒料吸附过滤与石英砂过滤,以实现除氟目的。运行结果表明,出水含氟量1 mg/L,符合国家标准中相应指标要求,处理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张宝军(1963-),山东泰安人,教授,博士,从事水处理工程技术教学及相关研究。

  (1.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074;2.乌鲁木齐昆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为10.5×104 m3/d。因服务范围内有新材料、煤化工、机械、建材、化工等企业,故进水水质较常规市政污水浓度高。工程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针对污水水质特点,主工艺采用MBR生物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详细介绍了预处理的工艺方案、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及设备配置等。

  作者简介:边靖(1977-),天津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5)

  摘要:结合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探讨了在高时变化系数下,通过在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安装虹吸管来降低沉淀池水力波动的办法。监测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和曝气池的水力特性变化及曝气池污泥的呼吸特征。结果表明:改造将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S)波动范围由2.2~6.3 h缩短为2.7~4 h,沉淀池表面负荷波动范围由0.5~1.4 m3/(m2·h)变为0.8~1.1m3/(m2·h);改造后,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A)由9.6~26.5 h变为11.5~18h。曝气池污泥呼吸特性表明,改造后的污泥更为稳定;自养菌比呼吸速率从改造前的(2.9±1.2) mgO2/(gVSS·h)变为改造后的(3.7±1.3) mgO2/(gVSS·h),提高了约27%;异养菌平均比呼吸速率与改造前相同,为4.7 mgO2/(gVSS·h),但其波动范围由改造前的2.4~8.5 mgO2/(gVSS·h)缩小为3.8~5.5 mgO2/(gVSS·h)。

  作者简介:李志华(1976-),湖南郴州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2. 深圳市瀚洋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8)

  摘要:为解决自来水厂传统石灰投加系统扬尘严重、工作环境恶劣、投加设备故障率高、管道结垢堵塞等问题,新建了一套全自动石灰投加系统,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戴仲怡(1975-),湖南新化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计工作。

  (1.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001;3.福州青源供水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002;4.重庆市渝北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 401120)

  摘要:针对我国村镇地区广泛采用的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无法保障以及重建困难等问题,以福州某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为改造对象,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即采用机械搅拌混合替代原管式静态混合,同时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搅拌转速、混凝剂投加量和处理负荷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三圆式一体化净水装置运行时,混凝剂宜选用液态聚合氯化铝(PAC);机械混合的速度梯度(G值)取500s-1时沉淀和过滤效果较好,出水浊度由改造前的0.8 NTU以上降至0.13 NTU;就试验期间的原水水质(9.0~10.0 NTU)而言,混凝剂的投量宜控制在4 mg/L左右;为保证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净水效果,宜降低处理负荷,同时还可采用提高搅拌G值(增大絮体的密实度)、污泥回流等措施。

  作者简介:范功端(1984-),福建福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1.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摘要:针对建筑小区的供水管道存在的生物作用等二次污染问题,研究了冲击氯消毒技术对DOC降解和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副产物溴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氯消毒可有效控制DOC降解和硝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明显减弱,可显著降低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和威胁。停止冲击氯消毒后DOC降解和硝化作用逐步恢复,在冲击氯消毒后的第52~80天,DOC降解和硝化作用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冲击氯消毒。冲击消毒后,BrO3-浓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在冲击氯消毒第80天后,供水管道的生物作用限制了BrO3-的生成,因此在进行冲击氯消毒时,应考虑供水管道中相关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化学安全性风险。

  作者简介:王帅(1989-),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摘要:在分析生物质废物共有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质废物处理技术路线选择与设计思路,遵循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均衡考量原则,提出基于水热改性和厌氧消化的技术方案,并对这一技术的设计要点和水热改性工艺的系统构成及主要工艺参数进行阐述。最后简要介绍了一个将该技术用于市政污水厂剩余污泥处理的工程应用设计实例。根据该应用实例,厌氧消化所产沼气足够用来供给水热改性工艺所需的热量并有富余,采用180°C的水热反应温度可在显著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同时,通过压滤脱水即可获得含水率为45%左右的残渣。

  作者简介:靳志军(1965-),河北无极人,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3.海南立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571126)

  摘要:以某农村水库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低压(6.5 kPa)无清洗浸没式直接超滤工艺长期连续运行的通量稳定性和净水效能。结果表明:低压浸没式直接超滤系统在无清洗条件下可以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稳定通量为6~7 L/(m2·h),跨膜压差(TMP)为3.5×10 12 m-1;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系统对SMP的去除效果最佳,对酪氨酸类蛋白质的去除效果次之,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最差;出水浊度、CODMn、UV254、DOC和氨氮浓度分别为0.03~0.05 NTU、0.8~1.2 mg/L、0.018~0.023 cm-1、1.07 mg/L和0.20 mg/L以下,而细菌和总大肠菌群均未检出,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这为低压无清洗浸没式直接超滤工艺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唐小斌(1986-),四川广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55;2.浦城县城乡供水总站,陕西 蒲城715500)

  摘要:陕西某县地下水结垢现象严重,居民普遍质疑供水安全性。该地的地下水暂时硬度(以CaCO3计,下同)为50~60 mg/L,是需要考虑去除的主要指标。利用中试装置研究酸碱平衡法对地下水中暂时硬度的去除效能,并优化其运行条件。研究表明,酸碱平衡法对地下水的暂时硬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用水器结垢,且对口感影响不大;当浓盐酸投加量为0.014%、气水比为6∶1、反应时间为11.5 min时可取得较好效果,暂时硬度降至8 mg/L以下,且处理水的硬度、碱度、pH 值等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作者简介:华家(1992-),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开发。

  (1.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401121)

  摘要:针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存在的碳源瓶颈,研究了基于ASBBR工艺的低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系统构建及效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1) ℃、氮负荷为0.025 kg/(m3·d)的条件下,反应器经过51 d的启动,构建出低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系统,出水NH4+-N、TN分别为2.9、5.06 mg/L,平均TN去除率达到84.2%。在构建过程中,出水pH值逐渐提高,最后稳定在7.3左右,较进水值有小幅度提升,符合厌氧氨氧化特征。当氮负荷提高至0.05、0.075 kg/(m3·d)时,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1%和82.8%,仍可维持较佳的处理效能。

  作者简介:黄巍(1991-),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摘要:某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常规处理工艺,混凝剂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PAC),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溶液。自2015年6月下旬,该地区一直持续高温少雨,原水pH值异常升高,不仅影响到混凝沉淀效果,增加了出厂水铝含量超标的风险(>0.20 mg/L),同时还会影响后续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给水厂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向原水池通入CO2气体,调节原水pH值至7.20~7.60,使后续混凝沉淀效果得以改善,并将出厂水浊度和铝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作者简介:刘锦荣(1987-),广东惠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给水处理工艺研究。

  摘要:津南污泥处理厂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是天津市节能环保重点工程项目,污泥处理量为800 t/d(按含水率为80%计),采用16座组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详细介绍了组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在该项目上的应用情况,可为污泥生物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黄鹰(1976-),浙江温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工作十五年,熟悉相关设施的工艺选择、建设过程、调试运营等工作,具有丰富的相关经验。

  摘要:以某大型发电厂循环水引水隧道工程为例,对一种新型的暗挖技术——垂直顶升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准确计算出垂直顶升时隧道底部承受的反力,并提出了克服反力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垂直顶升工序、控制要点及监测内容进行论述。

  作者简介:沙俊强(1973-),江苏睢宁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宏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电源部副主任,熟悉给排水及水工建筑施工技术。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州市华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针对广东省某皮革公司生化处理出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提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Fenton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系统处理水量为600m3/d。经过调试运行,出水COD、氨氮浓度可分别控制在40、10mg/L以下,色度<10倍,完全满足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作者简介:黄小琴(1990-),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山东某10×104 m3/d规模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标准。进水水质严重偏离设计水质,导致出水COD及TN达标困难。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需升级改造至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经过中试论证后,最终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电磁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作者简介:陈莉(1985-),重庆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处理工艺研究及资源化工作。

  张晓健1,陈超1,谢继步2,胡坚2,陈义春3,陈爱民3,戴盛3,顾炜3,朱永林3,刘柳3

  (1.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北京 100084;2. 镇江市住建局,江苏 镇江212001;3.镇江自来水公司,江苏 镇江212009)

  摘要:以镇江市征润洲水源地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为例,总结了如何通过自来水厂原水调蓄池的建设,实现了应对水源突发污染的水质预警与原水水质控制,避免污染原水进入水厂,显著提升了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作者简介:张晓健(1954-),山东齐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包括饮用水深度处理、应急净化处理、消毒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管网安全输配等。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3项,并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水业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

  摘要:温州市污泥集中干化焚烧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含水率80%的湿污泥240 t,采用倾斜桨叶式干化机+回旋流型流化床的半干化焚烧技术,为国内首条半干化焚烧的污泥处置生产线。介绍了工程设计、调试和持续优化改进,总结了生产运行情况,提出了干化焚烧工程优化要点。

  作者简介:廖建胜(1973- ),浙江瑞安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工作。

  (1.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000;2.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

  摘要:作为自来水的第三代水处理工艺,以超滤膜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结合运行八年的佛山市新城区浸没式超滤膜水厂生产运营经验以及第二次改扩建超滤膜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总结了水厂重点生产工艺(如颗粒活性炭过滤系统、超滤膜过滤系统、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等)的设计经验及运行调试方面的优化实践,可供相关水厂参考。

  作者简介:邹振裕(1979-),广东揭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水厂主管,研究方向:超滤膜水厂生产技术管理及应用研究。主要参与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等科研课题8个,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两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技术研究院北京市供水水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92)

  摘要:通过处理丹江口水库源水的小试及中试探讨了超滤膜在组合工艺中的“角色”和实现“零污染”的可能性。对于城市净水厂而言,超滤膜在组合工艺中应该有适当的处理负荷,同时运用有效的前处理或过滤过程中膜污染控制手段,保证其既能发挥控制颗粒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作用,同时又能达到简化膜系统运行维护条件,从而保证产水量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作者简介:张磊(1983-),河北承德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处理工艺研究。

  摘要:武汉市水务集团为掌握集团所属10座水厂的现行生产工艺状况,提高集团公司自来水生产管理水平,在宗关水厂进行了执行0.1 NTU出水浊度的可行性研究。分别对2006年宗关水厂改造后净水构筑物的工艺状况、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7#净化系统实施了两次执行0.1 NTU出水浊度的试运行,通过调整运行周期、加大投矾量等措施,实现了7#净化系统滤后水达到0.1 NTU浊度要求。同时,在此次研究中也发现宗关水厂在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实施 0.1 NTU出水浊度构成不利影响,并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分析解决,为全面实现0.1NTU浊度的供水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马卫东(1968-),湖北武汉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市政给水工程规划与管理工作。

  (1.玉溪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653100;2.云南炳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653100;3.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北京100012)

  摘要:针对D-A2O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确定了该工程基本运行条件及参数,并以间歇运行的方式作为应对水量及碳源极度缺乏的调控策略。在确定的运行条件和参数下,以间歇运行方式为调控策略可获得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当水温为24℃时,系统对COD、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7.92%、90.55%、91.93%、62.23%;低温时系统对COD、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5.36%、80.12%、82.04%、51.32%。不同温度下示范工程出水COD、TN、NH3-N、TP浓度分别为(19.12~23.07)、(0.65~1.02)、(0.34~0.68)、(0.21~0.36) mg/L,出水水质均优于一级A标准。在应对碳源极度缺乏的调控策略下,D-A2O示范工程中污泥可保持较高活性。根据D-A2O技术的发展沿革,分析了示范工程研究成果的适用性,据此阐明其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叶长兵(1975-),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2.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266042)

  摘要: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8×104 m3/d,采取在原厂内扩建的建设方式,主工艺为Bardenpho五段法+MBBR。详细介绍了各单元的设计参数和设计特点。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的设计布局合理,技术选用适宜,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行需求,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作者简介:刘浩(1977- ),辽宁黑山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利用、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应用、水处理项目融资建设。

在线客服
分享